而今不少人相信命运,进香拜菩萨,不是求财,就是祈福。殊不知早在明代,就有一位名叫袁了凡的读书人对此提出了质疑。
据说袁了凡儿时遇到一位深谙命相学的高人,为他测算了一生的命运:哪年考得秀才,哪年中举……在最初的二十年全都应验了。当时袁了凡想,一生的命运老天已经排定了,自己无能为力,于是“淡然无求”,甚至“终日静坐”。
一次,袁了凡在南京栖霞山结识了云谷禅师,云谷禅师说: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”。命数只能束缚住凡夫,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的。了凡听了禅师的话,努力改变自己“善怒”、“喜饮”等恶习,并勤于积善累德。据说从此以后,命相师原先测算的命数就不灵验了——推算了凡没有儿子,五十三岁即无寿,结果袁了凡后来连生两子,寿臻古稀。
上述事例作为家训,都被袁写入《了凡四训》之中。
作为一家之言,此书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据。但文中所传递的:“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,乃圣贤之言;若谓祸福惟天所命,则世俗之论矣”,则不无道理。俗话说:“心直口快,菩萨甭拜”,劝喻的,也就是自身修养的重要。
见到歪风邪气乃至不正确的事,就如骨梗喉;明知直言犯忌,仍要一吐为快,这是一种善行。如果斯事体大,关乎国计民生,那更善莫大焉。而能行这种大善的人,心中一定有一股舍身取义的浩然之气。恰如敢于犯颜直谏的文化老人梁漱溟,文革时横遭批斗,却仍执着我见:“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”,真个是气势如虹。
梁漱溟中年时,有位看相先生说他走路时脚跟不着地,“后梢”不好,恐不得长寿。但梁漱溟一心读书干事为国民计,根本不把此放在心里,结果尽管一生坎坷,仍活到九十五岁才谢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