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摄善法戒是一切善法应当学,你看了可以注意自己,是否有没做到的地方,但是不要因而起世间心,如果你起了世间心、世间意,罣碍了,那这书就不好。读佛书也是一样不可以着在名相上,有时候着在名相上还好处理,若着在知见上就完了。大乘实相讲,般若如同大火炬,四面碰触到的都被它焚烧;又说般若如清凉池,四面皆可入,所以要小心,怕你学了落在知见上。
永嘉大师讲:「非不非。是不是。差之毫厘失千里。」差一点就差了几千里,「是则龙女顿成佛」他知道自心是佛。《法华经》讲龙女知道自心是佛,顿悟的当下就成就了;「非则善星生陷坠」要是搞不懂,没有弄清楚,就像善星比丘,妄说一切法空,虽然已得到四禅定,但是他的知见出了问题,以为拨无因果,生身陷入阿鼻地狱,差一点就差那么多。
所以学大乘要理事双融,不可执理废事,也不可执事废理,执事废理增长无明,执理废事增长邪见。理就是我们的理性、佛性。如果只在事相上做,那还不行,还要会理;如果会理而不行于事,那这个理也不圆。
所以理事要双照,会入了要理事双泯,泯就是泯除的意思,双照则理事双显,显发出来的意思。净土宗为什么能三根普被,就是因为本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道理,这是刚才讲的大乘佛法的基础,要去体会,把它搞清楚弄明白。
五祖弘忍禅师跟六祖讲:「不识本心。学法无益。」任你千般造作,总在有为法当中,不入无为。神秀大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,懂得三十二部经论,五百人的首座,底下教五百个人,他是北方的高僧,为什么不得法?因为总在有为里面,总在知见里面。神秀大师的渐修也不简单,但总是不明心,所以五祖没有把法传给他,而传给慧能大师,有他的道理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五逆十恶具诸不善,还能够往生净土,就是本着自性本来是佛之理。
在《弥陀要解》里面,蕅益大师说的六信,信愿行这个信,要具足六个条件:第一信自,相信自己本来是佛;再来才信他,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言决定不虚,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绝无虚愿,所以是先信自再信他,才来信因、信果、信事、信理,才有后面的因果理事。我们要是不明白,不能相信不能接受,你这大乘的基础就没有了。现在外面有些课程,带你从三皈五戒十善到深入的一些止观,才来讲心性,这是一个渐次的方式,但是你要入到大乘、入到一乘上面去,若不信自心是佛,就入不了,任你前面学得再好,就是进不了门,仍旧是隔了一层,因为有所作为、有所造作。众生很习惯学习师父的作为,我很想回他一句:你可不可以不要动念、不要造作,你动念、造作就入不了,你认为有一法可取,有一境界可入,进不了。
所以佛常说:「以无门为法门。」无门是真的门,真的行门,我们讲的道理是深了点,体会起来会有一点困难,但是不要因为怕难而退心。